大米作為全球主要糧食作物之一,其品質直接影響消費者口感體驗和市場價值。傳統的大米品質檢測方法,如化學分析法,雖然準確但存在耗時長、破壞樣本、操作復雜等缺點,難以滿足現代大米加工、貿易及科研的高效需求。日本Kett公司開發的AN-820大米食味值檢測儀,基于近紅外透射光譜(NIR)技術,實現了大米關鍵品質指標(水分、蛋白質、直鏈淀粉及食味值)的快速無損檢測,為行業提供了高效、精準的解決方案。
AN-820采用鎢燈作為光源,發射700–1100nm波段的近紅外光穿透大米樣品,通過凹面光柵分光系統和高精度NMOS同步檢測技術,采集透射光譜數據。該波段對大米中的水分(O-H鍵)、蛋白質(N-H鍵)和直鏈淀粉(C-H鍵)具有特征吸收峰,結合化學計量學算法(如PLS回歸),建立定量模型,實現多成分同步測定。
相比傳統反射型NIR設備,透射型技術能夠穿透整粒大米,獲取更全面的成分信息,尤其適合高水分或非均勻樣品的檢測。
傳統檢測方法通常需要粉碎樣品以提高均勻性,但AN-820采用全粒透射模式,直接對60ml整粒大米進行分析,避免粉碎過程導致的成分變化或樣本浪費,檢測結果更貼近實際食用狀態。
自動升降樣品箱:減少人為操作誤差,提升檢測效率(單次檢測約30秒)。
多通道校準曲線:內置4種成分(水分、蛋白質、直鏈淀粉、食味值)×8組校準模型,可適配不同米種(如糙米、精米、高水分米、清酒米等)。
數據輸出與管理:配備RS-232C接口和打印機接口,支持數據實時導出至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(LIMS),便于質量追溯與分析。
AN-820的測量范圍覆蓋大米關鍵指標:水分(10%–35%)、蛋白質(4%–10%)、直鏈淀粉(15%–25%),并通過食味值算法綜合評估口感。實驗數據顯示,其對日本越光米的重復檢測變異系數(CV)低于1.5%,與標準化學方法(如凱氏定氮法、碘比色法)相關性達R2>0.95,滿足行業精準檢測需求。
在糧食收儲環節,AN-820可快速篩查高水分(>16%)或低品質大米,避免存儲過程中霉變或品質劣化。例如,日本某糧儲公司通過該設備將檢測效率提升5倍,倉儲損耗降低3%。
大米加工企業可利用AN-820實時監控拋光、烘干等工藝對食味值的影響。某精米廠通過調整加工參數,使產品食味值提升5分(100分制),實現市場溢價10%。
農業研究機構借助AN-820快速篩選低蛋白質、適中直鏈淀粉的水稻品種,顯著縮短育種周期。例如,某研究所通過該技術將優質品種選育效率提高30%。
盡管AN-820在常規大米檢測中表現優異,但對特殊米種(如糯米、低直鏈淀粉米)需定制校準曲線。此外,其工作環境需控制在10–35℃,避免溫度波動影響光譜穩定性。未來,結合人工智能算法優化模型適應性,或開發便攜式版本用于田間現場檢測,將是技術升級的重要方向。
Kett AN-820大米食味值檢測儀憑借近紅外透射光譜技術和全粒無損檢測設計,為大米產業鏈提供了高效、精準的品質控制方案。其自動化操作、多指標同步測定及高重復性等特點,使其在糧食收儲、加工優化及科研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。隨著技術的持續迭代,AN-820有望進一步推動大米品質檢測的標準化與智能化發展。